黨的政策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工作 - 黨的政策
2022-08-27
民族宗教政策
1、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什么?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眾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眾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動規范有序進行。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切實加強愛國宗教團體和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增強自養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保證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的人士手中。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鼓勵和支持宗教界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許對任何民族進行歧視和壓迫;不論是聚居還是散雜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 3、什么是民族團結政策? 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黨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全國56個民族結成一體,誰也離不開誰;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實現共同的繁榮與發展。 4、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說: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數群眾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益;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益。要堅決糾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視信教群眾、侵犯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合法權益的現象,也要堅決糾正排斥和歧視不信教群眾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眾的現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要把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義務。宗教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宗教活動不得妨礙社會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宗教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活動和社會實體,對于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必須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體現,是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推動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的客觀要求,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宗教活動規范有序的必要舉措。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對宗教活動的管理是政府對社會活動進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過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規,協調宗教界與各有關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動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黨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這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重要體現,是做好新的歷史條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眾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們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眾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證宗教活動的正常秩序,從而更好地保障群眾的信仰自由。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也好,歸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爭取、團結、教育廣大信教群眾,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6、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這是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出發,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7、怎樣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要旨? 江澤民同志在200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這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要旨。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加以理解和貫徹執行。 “ 保護合法”,就是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 保護合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重點。在貫徹實施《宗教事務條例》過程中,保護好信教群眾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動,不允許有人隨意干預他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做好信教群眾的教育和引導工作。引導他們在從事宗教活動時,要樹立大局觀念,自覺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引導他們樹立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通過正常途徑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 “制止非法”,就是要制止超越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以及利用宗教進行的一切非法活動。對任何干涉或侵犯群眾正當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的行為,對宗教界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行為,都應當立即予以糾正;對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處理。只有“制止非法”,才能更好地“保護合法”。 “抵御滲透”,就是要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活動,不允許境外任何組織、團體和個人干預我國宗教事務。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是指境外團體、組織和個人利用宗教從事的各種違反我國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活動和宣傳,與我國宗教界爭奪信教群眾,爭奪思想陣地,企圖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打著宗教旗號企圖顛覆我國的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一種是企圖控制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干涉我國的宗教事務,在我國境內建立宗教組織和活動據點、發展教徒。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活動,關鍵是處理好國內的宗教問題,做好國內的宗教工作,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把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鞏固和擴大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 “打擊犯罪”,就是要堅決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一切違法犯罪活動。在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和正常宗教活動的同時,必須依法堅決打擊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各類犯罪活動。要采取有力措施堅決制止借宗教問題煽動群眾鬧事、擾亂社會治安、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行為。對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處理;對勾結境外敵對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首惡分子,要從嚴懲辦;對非法宗教組織要堅決取締;對從事違法活動的宗教教職人員,情節輕微的要批評教育,限期改正,屢教不改或情節嚴重的要繩之以法。
2022-08-27
黨的民族政策
一、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在中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在中國的憲法和有關法律中得到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 二、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政府解決民族問題采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一樣,同為我國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民族區域自治是與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極大地滿足了各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根據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一個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區內單獨建立一個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據它分布的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單位的多個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又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國家的發展和少數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如下兩個顯著的特色: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的領導。上級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和計劃、進行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幫 ?助和支持。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在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利民族團結,又要有利于實行自治的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國家的建設。 截至目前,中國有民族自治地方155個,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 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國家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幫助、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并動員和組織漢族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條規定了上級國家機關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的義務。國家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有計劃地在少數民族地區安排一些重點工程,調整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結構,發展多種產業,提高綜合經濟實力。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力度,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呈現新的活力。 近年來,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國家還采取了以下三項措施: 一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是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有40多個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l%;全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84個自治縣(旗)在西部,占西部地區總面積的86.4%。云南、貴州、青海三個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吉林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雖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待遇。因此,西部大開發就是民族地區大開發,就是加快民族地區發展。 二是開展“興邊富民行動”。這一行動是國家民委落實中央提出的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加快邊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舉措。實施的范圍包括分布在我國2.1萬公里陸地邊界線上的135個縣(旗、市)。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大力培育縣城經濟增長機制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截至2002年底,全國“興邊富民行動”實際投入資金已達150億元,興建興邊富民項目數萬個,2100多萬人受益。 三是重點扶持22個人口較少民族的發展。人口較少民族指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民族,全國有22個,總人口不足60萬人。由于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這22個民族發育程度比較低。今后10年內,國家計劃每年投入5億元幫助發展,共50個億。 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 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把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狀況看作是衡量一個民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根據民族工作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各級各類院校培訓學習,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素質。二是注重實踐鍛煉,各地、各部門有計劃地開展干部交流、崗位輪換,選派少數民族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干部,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三是在堅持德才兼備原則的前提下,同等條件優先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使少數民族干部在各級黨委、政府、人大和政協等領導班子中占有適當比例。 五、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衛等事業 在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方面,國家堅持從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積極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教育事業。如賦予和尊重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發展民族教育的權利,重視民族語文教學和雙語教學,加強少數民族師資隊伍建設,在經費上給予特殊照顧,積極開展內地省市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等。 在發展少數民族科技事業方面,國家采取了許多特殊措施,如:重點培養、培訓少數民族科技人員,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計劃地招收少數民族學生或舉辦民族班;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引進人才和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產品,扶植提高傳統科技,提高經濟效益等。、 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衛生事業,國家有關政策強調,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衛生隊伍的建設,切實做好防病治病和婦幼衛生工作,大力扶持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等。 在繁榮少數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國家扶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文化事業,組建民族文化藝術團體,培養少數民族文藝人才,繁榮民族文藝創作。 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中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和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薄懊褡遄灾蔚胤降淖灾螜C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钡诙粭l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第三十七條規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班級)和其他教育機構, ?有條件的應當采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并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薄案骷壢嗣裾谪斦矫娣龀稚贁得褡逦淖值慕滩暮统霭嫖锏木幾g和出版工作?!钡谒氖邨l規定:“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浯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七、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中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表現在服飾、飲食、居住、婚姻、禮儀、喪葬等多方面。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少數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對少數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加以保護。第一,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第二,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年節習慣。第三,尊重少數民族婚姻習慣。第四,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第五,在大眾傳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發生。第六,尊重少數民族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八、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中國是一個有著多種宗教的國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國少數民族群眾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眾性的信仰某種宗教,如藏族群眾信仰藏傳佛教。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種宗教,如我國有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痹谥袊?,宗教信仰自由,即每個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一種宗教里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目前,中國有清真寺3萬座。在西藏,有藏傳佛教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 中華人民共利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證明,中國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的正確道路。中國政府相信,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中國各民族必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必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2022-08-27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裕,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摘自《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2002年11月14日) 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就不能改變。所以,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我們的政治路線,是把四個現代化建設作為重點,堅持發展生產力,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環節不放松。我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是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八百美元。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關起門有兩種,一種是對國外;還有一種是對國內,就是一個地區對另外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對另外一個部門。兩種關門都不行。我們提出要發展得快一點,太快不切合實際,要盡可能快一點,這就要求對內把經濟搞活,對外實行開放政策。 摘自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4年6月30日) 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力爭比二○○○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緦崿F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摘自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沙掷m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茖W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國際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加快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第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沒有政治發展、文化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斷推進,單純追求經濟發展,不僅經濟發展難以持續,而且最終經濟發展也難以搞上去。 第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需要數量的增長,但不能把經濟發展簡單地等同于數量的增長。 第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摘自胡錦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2004年3月10日) 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主要任務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需要由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應區別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10月14日) 四、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堅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積極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社會長期穩定。依法堅決打擊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犯罪活動和犯罪分子。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應當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應當用黨的基本路線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黨員和人民群眾,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對黨員還要進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掃除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努力使我國人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民。 摘自《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2002年11月14日)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 返回首頁|
  • 關于協會|
  • 入會指南|
  • 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
  • 合作單位|
  • 聯系我們|
  • 在線投訴
  • 管理員
  • 版權所有:湖南省信用管理協會                          備案號:湘ICP備2022015697號-1
    地址:長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文軒路27號麓谷企業廣場F1棟203A 電話:0731-88857408
    管理部門: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技術支持:中質企業信用評價有限公司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新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3at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国产精品第13页|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四库影院永久四虎精品国产|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精品调教CHINESEGAY|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